实用主义策略
防治“孤岛”和“烟囱”的另一对策,是系统建设中的一些规则制定。
经常与电力企业的人“混”在一起,王聪生对几大发电集团的系统建设情况非常了解,他的一个建议是,应用系统可以由集团各个部门自己来做,但必须基于集团统一规划的完整数据库,如果各个部门的应用系统都是独立建数据库,甚至独立建自己的编码,一盘散沙在所难免。而集团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则会很大程度避免“烟囱”现象的产生。
他的另一个建议是,从各个部门的需求中,抽象出一些共性的需求,以此为主线,作为集团一体化系统建设的主线,比如在几大集团各个部门的业务中,可能都有计划的工作,如果把计划、生产、财务、管理等各个部门的计划工作能统一抽取出来,做一个统一平台,今后不管哪个部门再做计划的时候,都统一到这一个平台上来做,从集团层面来说,减少了重复投资,系统的适用范围更广,也能普遍被大家所接受的。而以往各个部门的类似北京路面经常性的挖沟工程,想建一个系统就挖一道沟,不仅劳民伤财,说不定还会误伤了别人的线路。如果集团公司能有一个好的规划,就可以避免一遍遍地挖沟。
王聪生建议,企业的人、财、设备、资产、物料、在建工程项目等等,管理的内容非常多,如果想面面俱到,抓住其中的每条主线,全部抽象出来的难度非常大,当前也是不现实的。但局部实施还是可以实现的,比如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把企业各部门的计划、执行、调整、考评这个循环过程抽取出来,因为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这样一个过程,这个工作就比较容易实现。
发电集团的应用并不是都需要信息共享的,但有几条主线是集团公司必须抓住的,首先是财务系统的主线要抓住,使成本和收入不会出现不一致的地方;第二是生产计划的主线,其中包括了发电量,以及一些生产技术的指标;第三是工程项目管理,当前在建的项目有哪些,工程概况,投资多少。在集团公司里,这三条主线中的信息应该是一致和共享的。
此外,国内各个发电集团的组织机构不同,也决定了信息系统构建时的策略不同,比如国华集团这类新成立的发电集团,下属很多的新建电厂,从一开始就可以从集团层面来统一规划一些应用系统,但象5大发电集团,结构复杂,历史包袱比较重,就很难采用同样的方式。
不过,也有厂商建议,过去鉴于企业对IT的认知水平,我们看到的很多案例都是先把路铺好,把网络建好,再谈应用的。往往是先做个OA,再做个财务,应用越来越多,网络也要不断升级,信息化总象在救火应急。如果太多过渡性的解决方案出现,总是要满足各种临时性的需求,给未来造成的最大隐患就是集成难度的加大。而对有着后发优势的企业来说,其实完全可以针对企业的需求,从他们要涉及的管理内容出发,从应用角度反向来设计企业硬件投入、软件准备。
对发电企业来说,这无疑也是个非常好但多少又有些理想化的建议。
EAM VS ERP
在一些发电企业的经验交流会上,听得最多的是EAM、SIS、工程项目管理之类独立应用系统的介绍,而在电网公司已经有星火燎原之势的ERP建设,在发电企业则少有耳闻,即使有,大多也只到FMIS这类通用应用模块。
早些时候,王聪生曾专门有文章分析EAM和ERP哪个对电厂更实用,大致的内容是,电厂50%以上的固定资产是机组设备,是个典型的设备密集性企业,而ERP管理的就是企业资源,里面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EAM。但如果做ERP,企业的很多基础条件并不具备,比如煤炭的价格、上网电价、发电量等,这些是企业无法控制的,想管也管不了的东西。但EAM却是电厂必须的内容。所以,电厂当前管理的重点应该落在有条件,并且能管好的内容上。
王总的观点在电厂企业有很高的支持率。石嘴山电厂信息中心副主任赵东对此就极为认同,“把生产和设备管理好,就是我们当前最现实的需求,将来企业发展了,管理提升了,系统可以逐步向完整的ERP方向完善。”
有些企业确实已经在从管理上要效益了,但那种方式对我们来说阻力比较大,人家有人家的具体情况,我们现在还只是从生产上要效益的阶段,我们不能脱离实际需求。只有先把企业眼前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考虑未来的长远目标。
——国电集团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 赵东
发电企业的最当务之急就是多发电、新建电、安全生产,信息化也不能脱离现实需求,只有等将来企业业务稳定了,信息化可以再做大的规划。这大概是当前电力企业的普遍共识。
集团层面缺乏大手笔的规划,电厂企业也更多是务实论调,让浙江电力、上海电力、重庆电力纷纷心动的ERP这种大型企业级应用,在发电领域却没有受到同样的追捧。
缺电、缺乏竞争,是否让发电企业无暇、没有动力、也没有雄心考虑太多太远的事情。
- 第1页:烟囱效应
- 第2页:实用主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