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巨头纷纷掘金移动医疗 需警惕产业泡沫

  [  移动信息化 转载  ]  
收藏文章 暂无评论

  移动医疗和可穿戴设备成为最吸引眼球的亮点。记者看到,不少医疗器械公司展示了心率带、血氧仪、血压计、便携式一体诊疗机等新式移动医疗产品,这些产品带有蓝牙功能,在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上可看到相关数据。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可穿戴设备在展会上亮相。

  在4月2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移动[微博]医疗产业大会上,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国移动医疗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传统医疗器械与云计算、云储存、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碰撞,移动医疗及可穿戴设备产业蓬勃发展。

  记者发现,目前深圳已有大批企业投身移动医疗产业,产业爆发迹象初现。不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们虽然对移动医疗未来发展前景普遍看好,但目前移动医疗产业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需警惕产业“泡沫”。

  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早晨起床,通过健康管理手环,可以看到自己前一晚的睡眠质量,血压、心跳等是否正常,手机里的个人药品管理软件会提醒你什么时候该吃什么药。而如果前段时间做了个小手术,还需要复诊,打开手机里的医患管理应用,可以直接和主治医生视频远程诊疗……”深圳市移动互联网促进会副会长苗科学为记者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他认为,这很可能是未来每个人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场景。

  在苗科学看来,目前移动医疗发展有六大方向——医疗机构的移动信息化、改造传统医疗设备、疾病的移动管理、移动人士的移动产品、大数据和健康云、微信与医疗的结合。“移动医疗产业前景广阔,是一片名副其实的‘蓝海’。深圳医疗器械、互联网及其他行业巨头、企业纷纷投身其中,已有大批企业在这六大方向上探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医工所副所长王磊认为,去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的意见,而穿戴式、健康管理、移动医疗、电子健康等概念都很契合大健康理念。

  “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本身就是深圳的强项产业,深圳有发展移动医疗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深圳在移动医疗方面取得了引领地位,产业链也相对比较完备。”王磊说。

  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蔡翘梧指出,深圳有发展移动医疗的产业基础,深圳有大批医疗器械企业,很多企业原来是从事生命监护系统等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而医疗设备的远程化、小型化、家用化成为很多医疗器械企业的转型方向,可以看到深圳已有很多这样的产品,包括血糖仪、血压仪、一体化诊疗机等。

  “很多传统医疗器械都在拥抱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已运用在了他们的现有产品上。”深圳迈康信息科技董事长李殿召说。

  除了医疗器械企业,移动医疗也成为应用软件开发商、系统方案商、ODM厂商、芯片和模块OEM厂商、移动和医疗终端OEM厂商、网络设备提供商、移动运营商关注的热点。

  事实上,华为、中兴通讯[微博](12.90, 0.04, 0.31%)均已介入移动医疗领域,华为已推出智真会诊中心、高清会诊中心、专业移动推车等产品,中兴通讯也在构建远程医疗系统解决方案。中兴通讯创新医务部负责人介绍,中兴早在两年前就有意向进入移动医疗领域,目前正通过打造健康云,探索区域医疗、智慧医疗,搜集城市人口健康信息,以增值服务为“切口”进入这个领域。

  有不少企业打出了“健康管理”概念。深圳迪美泰数字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阳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从事医疗机构、体检中心、私人诊所的心脏健康风险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提供包括监护终端、智能分析系统、咨询平台的服务。在他看来,移动医疗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心脏监护是目前医院内降低心脏意外和死亡风险最主要的手段,但目前在医院外的心脏病人监护比例几乎为零。远程医疗能降低死亡风险、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20%的医院在移动医疗应用上有所尝试,涉及领域有医疗信息传输、疾病控制、医生护士病区移动查房、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医疗设备管理等。深圳卫生系统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医疗网络体系的想法。目前,包括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内的11家新建医院都将建设为数字化医院。

  资本的关注更是助推这一产业快速发展,移动医疗股受到资本市场热捧,也有大量PV\VC瞄准了这一领域。飞尚事业投资部总经理赖勇波告诉记者,公司已将资本从一些传统产业退出,今后一个重要的关注方向就是移动医疗。“将来我们希望能在移动医疗产业链上下游都有所布局。”

  市场研究机构艾媒咨询的研究显示,预测2014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8.4亿元,预计到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0%以上。而智研数据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则表明,截至2017年底,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其中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约为47.7亿元。

  “移动医疗本身是个新兴产业,虽然市场规模目前只有几十亿,规模还不大,但增长速度很快,已达到了40%—50%。”王磊说。

  深圳微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则主要从事生物诊疗芯片研发制造,在董事长严宜平看来,设备公司将来会是移动医疗最大的赢家。“将来会有一两个公司对移动医疗行业起到颠覆性作用,也许在5年内就会出现移动医疗领域的‘苹果’。”

  一位此前曾任职腾讯的业内人士透露,互联网巨头腾讯也有意向借助微信进入移动医疗领域。“上周腾讯微信团队联合多家医院进行了内部闭门会议,微信与移动医疗未来如何结合,很有想象空间。”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尚无明确商业模式

  移动医疗存在泡沫

  虽然移动医疗发展“火热”,医博会举办的移动医疗论坛上,北京天坛医院院长戴建平提醒,中国移动医疗与健康产业目前面临再次泡沫化的风险。

  “目前大家都还在探索,在移动医疗方面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蔡翘梧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方说远程院外护理,如果有医院介入进来,该怎么收费都是一个难题。卫生部也没有明确规定院外病人服务的收费标准。移动医疗投资力度很大,如果没有良性资金回收,会很难维持下去。”

  据了解,当前多数业内企业还处于积累用户打基础阶段,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利用,将其盈利模式嫁接在广告费、中介费、增值服务和在线问诊等初期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

  王磊也认为:“移动医疗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商业模式。”在他看来,推动移动医疗不能依靠主流医疗器械企业,而应该由具备移动互联网基因的企业来引领,比如腾讯。它们能将互联网的理念与健康管理相结合,而这些企业要想成功,必须与现有医疗资源相结合。

  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所探索的模式,也许是一个好的方向。据了解,该公司探索的“网络保健中心医疗”模式以大型医院为基础,在医院建立专门开展远程健康监测、全科医生服务的机构“网络保健中心”,并在其辐射范围内建立多个健康服务终端即“健康小屋”,通过远程健康监护技术,将医院的服务辐射到辖区各个角落。目前,该公司已与深圳市人民医院开展此类合作。

  “真正的移动医疗应该把医生和病人真正结合在一起,给病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蔡翘梧说,“很多穿戴式设备仅仅有概念,只是告诉消费者产品可以测量数据,这些数据究竟精确度如何,能给人们带来多大参考价值却不得而知。这种概念炒作,使得这个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是有泡沫的。”

  技术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产业内中小企业众多,大家都很看好这个市场,一窝蜂地上,多数又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确存在泡沫。”王磊说。

  而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有超过500家企业开发健康小屋,但许多企业对相关法规完全不了解,对医疗器械完全不熟悉,也不了解相关技术,开发出来的设备也很难有大的价值。

  “深圳市有很多部门已看到了这一点,科创委、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在移动医疗领域都部署了很多科研资金来支持科研机构进行源头创新,希望以技术带动产业。”王磊介绍,目前先进院已率先研发出了通过纳米文身进行血糖监测、以人体通信系统实现高能效的穿戴式设备通信等移动医疗相关技术,并希望将这些技术转移、转化到深圳的企业中,引领企业技术升级,提高其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产业组织联盟、完善各自产品优势,也是今后移动医疗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

cio.zol.com.cn true //cio.zol.com.cn/450/4508846.html report 6520   移动医疗和可穿戴设备成为最吸引眼球的亮点。记者看到,不少医疗器械公司展示了心率带、血氧仪、血压计、便携式一体诊疗机等新式移动医疗产品,这些产品带有蓝牙功能,在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上可看到相关数据。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可穿戴设备在展会上亮相。  在...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企业信息化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