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企业IT管理:全自动就一定是最好的吗?

      [  CIO时代网 转载  ]  
    收藏文章 暂无评论

      现如今,企业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网络化、虚拟化并且愈加复杂,人们更愿意寻求自动化以期优化信息管理过程。毕竟,有谁不想要一个更为有效且迅速的法子来管控数据的安全、存储、应用性能监控以及IT的经济性?这不用费任何脑筋。

      但事实并非如此。

      用比尔·盖茨的话来说就是:“任何用于商业的技术都有这么两条准则,其一是基于有效操作的自动化才可提高效率;其二是基于低效操作的自动化只会使效率更低。”

      如果你尚未对你的企业打算实施自动化的流程有十足的把握的话,贸然部署可能带来糟糕的结果。如此,首要之事是要确定何时合适使用自动化以及何种程度的自动化会有意义。

      下面列出了五条经验:

      1. 为流程建模

      使用业务流程管理(BPM)工具,先为当前流程的可视性、责任性以及适应性建模。既包括系统与应用间的交互也包括人为活动。特别是要找到当前流程中最能为自动化解决的痛点在哪。

      2. 明确目标

      为了对当前的流程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应该列出要达到的目标并进行排名。优先考虑覆盖业务面最广的以及自动化能带来最大改观的目标。

      3. 分配职责

      分配职责是很关键的,且不应局限于IT人员。它应该包括业务领导力以及每天与IT系统共事的人员。

      4. 抽取流程中的特殊部分实施自动化

      立即把一切都进行自动化很可能导向失败。相反,先开展一个6到12个月的计划,从中抽取出特殊的流程。通过该方法,你可以很容易地印证假设、监测结果以及评估进步之处。

      5.评估及扩展

      每次测试后,将结果与目标进行比对、重新审视责任性并对小有成效的自动化部分进行扩展。

      最后,对于自动化来说,跟上潮流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很多客户弃用了一系列大型技术供应商的解决方案(他们制定特定的自动化工具,导致了技术的堆叠),而转向了基于网络的、基于云的方案(可在系统和应用中扩展)。但并不意味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我们也要考虑移动应用的呼声渐强,它可以保持不间断的沟通协作,这样一来可以实时地对自动系统进行监控和调整。

      基本上确立合适的自动化需要牢记这些基本点:一个强有力的计划、实行单独的测试并确保业务中的关键人员有明确的分工。

    cio.zol.com.cn true //cio.zol.com.cn/504/5047986.html report 1784   现如今,企业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网络化、虚拟化并且愈加复杂,人们更愿意寻求自动化以期优化信息管理过程。毕竟,有谁不想要一个更为有效且迅速的法子来管控数据的安全、存储、应用性能监控以及IT的经济性?这不用费任何脑筋。  但事实并非如此。  用比尔·盖茨...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