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听到大家都在谈论电影《阿凡达》,甚至不惜到影院排起长龙,就为一睹《阿凡达》的风采。我也在第一时间观看了这个“举世无双”的大片,也确实为片中所描绘的外星空间、美轮美奂的景色,以及目不衔接的科技效果所震撼。与此同时,很多人看完不禁有所疑问:影片未来的科技场景——无处不在的多维屏幕影像、信手拈来的可视化信息等,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其实,卡梅隆展现的未来科技并非只是臆想,这些技术现在都已具雏形,甚至有些已经接近成熟。更让人诚服的是卡梅隆在14年前便已写好该剧本,另外自小就沉迷于科幻的卡梅隆在科技领域造诣颇深——作为美国宇航局科学顾问,参与了火星探测计划。
未来生活:当所有数据都上网……
通过网络的技术,将大规模且可以扩充的IT相关能力,以服务的(service)方式提供给用户的云计算技术,可说是今年最热门的科技议题。云计算不仅是一种运算的模式,更将开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商业模式。
进入2009年,全球掀起了一股“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旋风。微软CEO鲍尔默曾提出“三屏一云”的愿景,强调通过计算机、电视与手机这三大终端设备与云计算结合,将会大幅改进现有的生产和沟通模式。“云计算就是未来。”包括微软、IBM、HP等商业巨头都这样认为。
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激昂的呼吁道:“云计算是中国,甚至整个亚洲的机会!”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预测,到了2013年,全球企业在云计算上的投资,将从2008年的160亿美元提升到420亿美元。《经济学人》杂志指出:“云计算的兴起,势必会带动整个IT产业的转型,也将深远地改变人们工作和公司运作的方式。”
三种模式,企业多元机会
云计算这个奥妙的名词,来自于IT界习惯以云的概念形容网络。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的定义,云计算指的是通过网络技术,将大规模且可扩充的IT相关能力,以服务(service)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目前云计算的服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架构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指的是将储存、服务器运算能力等IT基础建设,通过网络以订阅的服务模式提供;第二类“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是指在网络上提供一个应用平台,让IT人员在上面进行程序开发与执行;第三类则是“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意思是将应用软件通过网络来提供,让多组用户随时随地存取使用,像谷歌的Gmail信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云计算的影响
IT架构更弹性灵活--现在上网的形式和装备更加多元,举例来说,现在的手机已经是“phone”加“data”,带动了消费者对网络有更多使用,创造了大量的信息,必须要在网络后台做实时的处理,才能有效运用与管理。
Opera CEO Jon S.von Tetzchner 指出,浏览器功能的日渐强大,缩小计算机软件与网络软件运作上的差距,使各种云计算服务有机会崭露头角。云计算最主要的好处,就在于“弹性”、“自由”,基于on-demand的概念,软件的取得不再如以往一样一成不变,而且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零散数据结构化--如果把各种设备的数据收集起来,通过IPv6连到网络上,并用软件去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分析,这样的云计算生态系统可将大量零散的数据,转变为有结构有价值的信息,让个人或企业变得更智慧、更能解决问题。
清华大学服务科学所所长林福仁认为,云计算特别适合三种企业:第一种是完全没有IT资源的企业,对于采用云计算服务没什么负担;第二种是产业竞争激烈,需要对企业信息或流程进行改善的企业;第三种是新创企业,可以通过云计算降低研发风险、提升创新效率。
转型为服务—云计算一旦普及,将对硬件产业带来巨大影响。由于网络的功能强大,许多服务都会通过网络来获得,因此性能不强但具网络功能导向的瘦终端(thin client)硬件产品将应运而生。
未来的硬件要更加考虑应用的方便性,而且移动化的设备将更为普遍,变得更多元、更个性化,以因应不同的上网需求。未来的企业必须是“服务公司”,着重的是运用云计算的弹性和智能化,进而提供创新的服务、解决问题。
云计算的好戏才刚刚上演。如何让云连上更多的终端装置,让云计算的使用更符合用户需求,是未来能否普及的关键。
IT科技主导的“未来的一天”
不久前,微软发布了一组视频,刻画了在“未来的一天”,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沟通因IT科技而发生巨大变化。
场景一:在办公室,窗户、墙壁、办公桌和空间隔板随时可以成为显示屏,只需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由云服务器里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通过几个简单的手势或是声音命令即可与朋友实时分享。
场景二:在家中,每天必看的报纸就像《哈利.波特》中的“预言家日报”一样,其中的插图可以以视频形式播放,对于感兴趣的短讯,也只需手指点击进入,即可获得更多详细报道。
场景三:在一个陌生的机场,只需要一个信用卡大小、包含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即可查询当前航班状态,还可实现智能化、动态化、人性化的路径导航,甚至可以激活地板上原本隐藏的指示灯,自动指引用户前往登机口。
场景四:在不同国家、操不同语言的两个孩子,正透过如巨幅落地窗般的显示屏和机器翻译功能“面对面”交流,而无需介意空间和语言的壁垒……
“未来”生活看起来很酷,只要伸一伸手、抬一抬腿、张一张嘴就能够得到想要的信息,感觉真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甚至具有“ 科幻”意味,所以也可能感觉离我们很遥远。
但其实,这样的生活已经是触手可及,比如云计算、自然用户界面、下一代显示介质、智能传感网络等。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大数据与分析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cio.zol.com.cn/457/4573962.html - ·大数据火药味十足 未来将在云端开战
//cio.zol.com.cn/456/4565198.html - ·服务器和虚拟化领域未来的四大新趋势
//cio.zol.com.cn/455/4558382.html - ·移动应用开发的未来:Java和HTML5的结合
//cio.zol.com.cn/454/4543919.html - ·奥巴马的大数据专家警告白宫五件事
//cio.zol.com.cn/452/452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