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召开的"2010'用友技术大会"上,用友、INTEL、微软三家全球顶级IT巨头联合对外正式发布了衡量企业级应用系统运行效率的全新理念--"IT四维效能",提倡并推广全新的企业IT应用选型标准。
前言
面对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企业管理和业务模式越来越复杂多变。相应的,企业IT应用也前所未有地复杂多变,多种架构和技术的异构又极大地加深了这一趋势。企业CIO们关注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以ROI为核心的IT整合应用和整体运行效能上来。企业需要全能的IT系统。
在这种背景下,衡量企业级应用系统运行效率,仍然象过去那样仅仅关注并发用户数是远远不够的。用友、Intel和微软联合研究结果表明,全能的企业级应用系统,必须在高性能、按需扩展、灵活部署和总拥有成本四个维度上都取得最佳表现,这就是"IT四维效能"理念。
基于这一框架,2010年4月,用友、Intel、微软三方联合,对世界级企业管理软件用友U9进行了严格全面的测试和综合考察,结果表明,用友U9在"IT四维效能"四个方面全部表现优异:
高性能:复杂应用、T级数据、万级并发、秒级响应;
按需扩展:纵向扩展(Scale-Up)、横向扩展(Scale-Out);
灵活部署:集中部署、分布部署、混合部署;
总拥有成本:在相同应用范围下,总拥有成本最低。
IT四维效能 全能企业级应用
过去衡量一套IT系统是否足够优秀,最看重性能。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程度成倍增加以及软硬件的迅速发展,今天即使采用最普通的PC计算环境,也可以支撑大型企业应用,仅仅强调性能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背景下,用友、Intel、微软探讨一种新的IT效能评价标准--"IT四维效能",包含四个纬度,高性能、按需扩展、灵活部署、总拥有成本(TCO)。
衡量一个复杂的企业级系统是否高性能,必须在复杂应用、T级数据的环境下,能否支撑万级并发,并达到秒级响应的要求。而IT系统是否能够随业务发展实现按需扩展,这对于企业成长至关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需要应对跨组织、跨地域的业务部署,因此灵活的IT部署也必不可少。另外,在相同业务复杂度和利用范围下,我们当然希望构建IT系统成本最低、做到最低。
"IT四维效能"理念框架
2010年4月,用友、Intel、微软三方联合,在IT四维效能框架下,对世界级管理软件用友U9进行了极其严格的全面测试。结果表明,用友U9在整体运行效能上取得最佳表现,能完全满足中大型企业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
这次测试模拟了一个典型多组织企业应用场景,业务非常复杂,其组织机构设有总公司,各个分公司、分子公司、各个工厂、供应商和客户。这个模拟企业共有几十个组织,测试数据库记录规模超过上亿条,在这种数据规模下,能达到平均处理时间0.63秒,每秒处理数达到381个。系统响应时间在一小时测试中一直保持稳定。在事务处理时间响应时间表中,所有单据操作相应时间全部在三秒内,非常健康。
回顾一下U9性能的三次飞跃。从08年到2010年,分别测试了U9 V1.0、V1.5和V2.0三个版本。并发用户规模从最初的1200人上升到35000人,平均事务处理时间则从3.27秒下降到0.63秒,每秒事务处理数由28.9大幅提升到381.29。性能的大幅提升除了U9产品具有优良的架构,并做了持续不断的优化改进外,软硬件支撑平台的进步也功不可没。其中,软件平台由32位平台升级为64位平台,对提升应用服务器的并发规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硬件平台呢,08年数据库服务器还只有16核,到这次测试已经进化到了64核。这次测试使用的2台数据库服务器,其计算能力相当于08年的7台。在08年使用了4台应用服务器,09年使用了5台,10年则增加到了9台。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U9系统具有很好的伸缩性。通过群集技术增加服务器数量,系统就可以支持更高的并发用户规模。
U9在按需扩展方面有纵向和横向伸缩策略。所谓纵向伸缩,就是提升单台机器的配置。所谓横向伸缩,就是增加机器的数量。U9有很好的群集技术,每增加一台服务器,系统性能就能大幅改善。
- 第1页:IT四维效能 全能企业级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