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琦:199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 (Daniel Chee Tsui) 1939年生于中国河南省宝丰县肖旗乡范庄村一个农民家庭,是家中的幼子。在村里小学毕业后,于1951年在北京读书。父母很重视他的教育,为了他的前途着想,决定让年仅十二岁的崔琦只身远赴香港,投靠两位姊姊。
图 崔琦(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2年到香港培正中学就读,他的中文、中史及数理科目的成绩都很优异。当时香港只有一所大学,中文中学的毕业生要上一年特别班来预备香港大学的入学试。崔琦在特别班修读化学和物理等科目,虽然成功考入港大,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1957年香港培正中学毕业,1958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主修数学。他勤奋向学,加上数理根基好,所以成绩十分突出,还在三年内完成四年制的大学课程。毕业后,他考进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进修,并在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
1968年加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担任研究员,从事固态物理的研究。
1982年转任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 同年,崔琦与合作伙伴史托马和戈萨德发表了一项震撼物理学界的重大发现。崔琦和史托马将戈萨德提供的二维电子样品置于极低温度 (约0.5 K) 和极强磁场 (数十万倍地球磁场) 的环境中,进行霍尔效应的测量。他们发现了令人意外的结果,即所谓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拉福林在第二年成功解释了这种现象。他们的工作令物理学界对电流在磁场中的量子现象有了新的理解,并诱发一连串相关的研究。因此,他们共同获得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崔琦与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主要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
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教授。
崔琦的主要学术兴趣是研究金属和半导体中电子的性质。他的这些研究将可应用于研制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和更先进的通信设备。
崔琦的成就源于他对知识的追求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在成名后仍然亲力亲为,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他从来不以读书为苦差,反而从获得新知识中找到乐趣。崔琦是个乐观的人,他的脸上常常挂着笑容。虽然他并不多言,但朋友都认为他富有幽默感,有他在场的场合都会充满笑声。这位卓越的科学家同时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少年时代的求学经历令崔琦十分关注旅美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所以他和妻子莲达在母校奥古坦娜学院设立了一项奖学金,帮助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