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企业信息化 > 管理应用 > 通信与IT融合:“智慧的地球”落地的核心

通信与IT融合:“智慧的地球”落地的核心


通信产业部 【转载】 2009年12月21日 16:54 评论

     2008年11月,IBM对外公布了“智慧的地球(SmarterPlanet)”战略,其中提到,在信息文明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人类将实现智能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实现IT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从而以科学和智慧的方式对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实施管理。

    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10月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该主张引发了全球众多媒体有关下一代信息技术如何与世界经济深入融合的大讨论。同时它也被美国总统奥巴马部分借鉴,在医疗、电网、宽带网络的“智慧”建设投资被看成是拯救行业经济的“救命稻草”。而中国业界也对此表示了高度的关注,很多机构都纷纷参与探讨和研究。一时间,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医疗、智慧的电网、智慧的银行、智慧的供应链、智慧的城市等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的地球”?它对中国电信运营商以及产业会带来什么影响?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

    为此,《通信产业报》(网)总编辑辛鹏骏与IBM大中华区副总裁,电信与传媒事业部总经理俞伟先生展开了对话,俞伟认为:“技术,资源、和产业链是智慧的地球在中国成功落地的三个关键因素。通信企业在‘智慧的地球’中扮演了‘牵引者’的角色,IT与通信融合,是智慧地球落地的核心。”


通信与IT融合:“智慧的地球”落地的核心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电信与传媒事业部总经理俞伟 

    缘何提出 “智慧的地球”

    辛鹏骏:“智慧的地球”自提出已有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智慧的地球”受到很多行业CEO、技术专家和经济学人的关注,甚至被美国总统奥巴马借鉴到经济振兴计划中。你认为“智慧的地球”受到如此广泛关注并很快接受的原因是什么?IBM缘何提出“智慧的地球”的理念?

    俞伟:“智慧的地球”,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经过IBM全球技术、市场、战略部门潜心研究,对未来发展趋势所做出的前瞻性判断。

    从过往的历史来看,19世纪、20世纪之交,科学打破国界;20世纪,经济打破国界,带来经济全球化;在互联网之前,信息是区域性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无线互联网、物联网的延伸,信息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大爆炸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和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大量信息垃圾的负担。

    我们的数据表明,到2010年,世界上平均每人将拥有10亿只晶体管;2010年,全球将有300亿个RFID标签,这一数据在5年中增长了33倍;到2011年,全球将有1万亿个物品和20亿人被连接在一起……事实上,IBM的研究部门、市场部门以及战略部门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这一现状:目前的信息并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智慧地发现、挖掘和使用信息,让世界的基础结构向“智慧”的方向发展,确实是我们应该慎重考虑的事情。

    2008年11月,IBM公司在美国首先公布了“智慧的地球”战略,展示了建设智慧型基础设施的技术可行性和实施前景,并得到了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自去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其过渡团队立刻联系IBM,要求了解IT投资对于刺激经济和促进就业的效果。2008年12月,IBM与ITIF共同开展研究,对智慧IT技术的投资方向及其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交给政府。1月28日,奥巴马在会见美国工商业领袖的圆桌会议上发表讲话,肯定了这一思路,并进一步认为,投资宽带网络等新技术,是美国保持和重夺国家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将问题上升到美国国家政策层面。之后不久,即签署经济刺激计划,批准推进“智慧的地球”中两个领域的发展——智慧的电网和智慧的医疗,前者批准投资为110亿美元,后者为190亿美元;同时批准宽带网络投资72亿美元。

    事实上,从“智慧的地球”中,商业领袖们看到IT和通信技术凝聚起来,对各行业的巨大改造力,有别与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IT、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将成为塑造“智慧的地球”主动力。

    “智慧的地球”的内涵及落地

    辛鹏骏:金融危机也许是一个契机,但“智慧的地球”的确被广为重视。那么,应该怎样理解“智慧的地球”?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俞伟:“智慧的地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为地球部分,主要包括人、企业、机构、社会团体、生态系统等等;另一为智慧部分,主要包括三方面,最基础的是电力,在此之上是通信,再其上是IT,这三方面的融合效应产生了“智慧”。
当智慧部分和地球部分这两端连接在一起后,就形成了IBM对“智慧的地球”认知的3个“I”:物联化(Instrumented),即更透彻的感知,任何事物或人群都可以被感知到;互联化(Interconnected),即更全面的互联互通,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都可以无障碍地互联互通;智能化(Intelli-gent),即更深入的智能分析,通过IT手段使互联互通更加智能。

    辛鹏骏:“智慧的地球”的理念落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俞伟:我们的企业可以从四个领域考虑实施“智慧的地球”,即新锐洞察(NewIntelligence)、智慧运作(SmartWork)、动态架构(DynamicInfrastruc-ture)、绿色未来(Green&Beyond)。这四个领域分别解决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四部分架构的问题。

    首先是最基础的资源架构,企业都面临着能源、水、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以及各种自然资源消耗殆尽等问题;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及全球变暖等问题,企业也将面临更多来自于新环保法规的压力。企业必须转型,将其运作、制造、经营的方式转变为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形态。这就是“绿色未来”应对的问题。

    在此之上是基础设施架构。企业目前的基础设施尚不灵活,成本高,而要做到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要有先进基础架构(包括通信和IT)的支撑,即动态架构,以降低系统运用成本,随时动态调整,支持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同时还能提高服务水平并降低管理风险。

    再往上是业务流程架构,企业目前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信息大爆炸,另一方面,新产品、新服务也在呈“大爆炸”式地产生,业务本身的流程越来越复杂、多样,不断叠加,以致一些从局部看来很有道理的事情,可能在全部来看就没什么道理。而一个业务流程的架构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需要“智慧运作”解决的问题。

    最上层是信息架构,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该怎如何将信息智能归类和分析,简单说即人们想要的信息都能得到,不想要的信息都不会出现。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什么样的短信是垃圾短信,每个人的定义都不相同,同样一条商店促销短信对于一些男士可能是垃圾短信,但对于一些爱逛街的年轻女士可能就很重要。所以对于不同的人群,对于不同的物群,信息架构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是“新锐洞察”需要面对的问题。

1 2 下一页
本文导航
  • 第1页:缘何提出 “智慧的地球”
频道热词:LED照明  云计算  无线路由器  
视觉焦点
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OA办公自动化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