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企业信息化 > 管理应用 >

“智慧的地球”的实践

通信与IT融合:“智慧的地球”落地的核心

通信产业部 【转载】 2009年12月21日 16:54 评论

    “智慧的地球”的实践

    辛鹏骏:围绕你以上谈到的四个方面,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可以给业界以启示?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

    俞伟:目前IBM已经有了实践“智慧的地球”的具体事例,分别对应上述四个领域。这些实例中处处存在通信与IT融合的影子,所以通信与IT的融合是最核心的部分。下面我举几个身边的例子。从这些实例中我们也可实实在在地看到,如果实现“智慧的地球”既离不开通信也离不开IT,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通信与IT融合是“智慧”落地的核心。

    1.新锐洞察:以智慧交通为例,在未来充分利用“智慧”因素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极大借助电子地图的作用去往目的地,电子地图会告诉我们所有可去目的地的道路,可以显示所有道路的交通状况以供行驶选择,我们可以根据前进的道路状况随时进行选择的更改。背后涉及的技术就是通信手段与IT手段的融合——手机和基站进行互动,提供道路上各手机所属车辆的行进速度情况;其后有一个数学模型通过IT系统对各种数据进行运算,以推断道路状况。

    2.智慧运作:以招商银行为例,在21年前,招商银行是一家地方银行,但现在,他们以服务赢得了全国市场。事实上,实现这些服务的手段非常简单,比如进行网上营销,或通过短信向用户宣传理财业务,用户可以上网去查具体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和大客户经理或者呼叫中心进行联络,最后简单的业务可以在网上营业厅直接办理,比较复杂的业务才需要用户亲自去实体店。这实际上是将4个营销渠道——手机营业厅、网上营业厅、呼叫中心及大客户经理、实体营业厅统一起来,实现了各个渠道之间的协同工作。

    3.动态架构:众所周知,在上世纪90年代,IBM在全球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改革,首先将我们的计算机或服务器从成本较高的地方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方;其次通过云计算的技术,将一些服务器整合到一起,提供资源共享;随后将原来形成一个个孤岛的数据整合起来使用,最后我们还将一些业务做了进一步整合。最后的效果是,在全球128个地区的IT主管变成1名全球CIO,155个数据中心变成10个数据中心,16000项应用减少为不到5000项。由此节约了大量的运营成本,并使公司的运作更为高效。

    4.绿色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虚拟化管理和智能运营来实现整个数据中心的绿色,我们在北美某地建设了一个占地2500平方米的绿色数据中心,通过绿色手段节省了50%的整体开销。

    运营商的角色

    辛鹏骏: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是“智慧的地球”的三个关键,也为运营商提供了机会。那么运营商应该在“智慧的地球”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俞伟: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很多领导人都关注的问题。运营商在整体“智慧的地球”建设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目前国内整个电信的发展情况来看,政府对于运营商的要求不是只承担互联化的角色,同时承担着三个“I”的牵引者的角色。比如说现在电信运营商与很多地方政府签了信息化的战略合作协议,涉及地方政府包括医疗、公共设施建设、电力等多个方面。这样做是积极和正确的,同时也是所谓互联化角色的一部分。电信业如何解决超出电信部分的运营模式,做好牵引者的角色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辛鹏骏:通信行业是“牵引者”,这个总结非常精彩,但在电信业和其他行业智能化过程中并不是顺利的,运营商应如何发挥好“牵引者”的角色?

    俞伟: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智慧的地球”描绘了一个很美好的前景。它的实现,必然涉及到很多企业的变革。而具体到企业的智慧变革,每一个企业领袖都在谈创新和变革,任何一个变革都非常具有挑战性,但在变革当中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影响变革成功与否:第一,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度;第二,员工的参与度;第三,是否具有能够激发和促进变革的企业文化;第四,是否具有诚恳并及时的沟通。其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无疑是企业中最高领导层的支持。

    中国的机会

    辛鹏骏:现在运营商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合作进一步密切,尤其是在政府和公共事务化建设领域。地方政府对于运营商的技术实力也给予很高的评价。是否可以由此推断,运营商在“智慧的地球”的建设上也会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在中国实施和落地,有什么特殊的要考虑的因素吗?

    俞伟:运营商在智慧地球上的确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机会。但是要更好地把握这些机会,成功地在中国实施和落地,我们必须考虑三个关键因素,即技术,资源和产业链。

    技术发展到现阶段,不管是处理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还是分析能力,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使“智慧的地球”以及“智慧的中国”实现成为可能。

    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资源的协调和健康完整生态链的建立同样重要。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国市场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有许多关键资源都是某一行业特定的资源,并不开放,比如水表行业,目前全国仍在进行手工抄表,电力行业稍好,实施了银行购电的措施。运营商有能力使这些产业变得更为高效和智能,但是如果运营商希望将这些信息化的事情自己来做,首先就要解决如何进入行业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运营商来说,在拥有良好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基础上,如果能掌握更多可供调配的市场资源,在整个生态链中就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可以有效推动“智慧的地球”的建设,也就拥有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事实上,有了市场资源,还需要解决产业链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认为政府和电信运营商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政府而言,可以从宏观角度推动各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为和谐开放的环境,更为高效地协调和利用各方资源,推动和建立新的生态链,实现多方共赢,共同成长的局面。就电信运营商而言,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颠覆性创新平台的特性,在一些资源可开放的领域发挥推动创新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资源不开放的领域,运营商发挥重要央企的影响力,让一些行业看到多赢的可能性,推动一些资源的开放,推动新的生态链形成。

    最后,从技术角度来看,运营商怎样能够具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在三个“I”中的智能化承担更重的角色,是各国运营商都在探讨的问题。实现这种智能化和互联化的融合有三种模式,自己建立IT队伍,收购IT公司和与大型IT公司合作。自己建设IT队伍需要大量的资源调配和时间,运营商往往在长期的建设中失去市场先机;而收购IT公司要考虑公司文化和理念的整合,真正留住人才是管理上最大的难点;与大型IT公司合作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如何建立好的运营体系,协调资源和生态链仍是运营商需要面临的问题。

    所以只有IT和通信手挽手才是“智慧的地球”落地核心所在。

   

相关搜索:IBM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上一页 1 2 
本文导航
  • 第2页:“智慧的地球”的实践
频道热词:LED照明  云计算  无线路由器  
视觉焦点
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OA办公自动化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