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移动办公人数将于2015年达到13亿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40%。面对这波移动化浪潮,企业唯有拥抱移动、积极创新,才能掌握致胜先机,再创企业高峰。
智能型手机与平板计算机等移动设备的问世,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也影响了企业营运模式:企业可以更具创意、更有效率的方式沟通、执行各项业务作业,并且成就卓越。
例如美国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诊所利用iPad更精准的诊断与治疗运动员的伤势*注1)日本横滨市立大学的外科医生Itaro Endo则是以iPad掌握血液流入肝脏的模式、进而缩短肝脏手术的时间与降低并发症问题;Riviera Racing车队则是凭借着iPad上的MotionX GPS HD app掌握最精确的赛车行进路线图、帮助车手取得第一;至于阔别七年重新复出的竞速溜冰选手 Bridie Farrell, 则是透过 iPad上的Dartfish Express app重登冠军宝座。
上述企业之所以能畅快享受移动化带来的巨大效益,与其在规划之初便是以员工需求为核心的在设计各种移动应用服务,并且拟定对应的移动策略、执行方针,以及寻求适切的内外部资源有关。
崭新的沟通模式、卓越的工作成效
综观全球企业,可以发现,大多数的企业信息单位是以系统导向(System-centric)的思维在开发、布署与维运信息系统架构,至于在安全防护方面,则倾向以各种禁止手段避免机密数据外流,例如禁止员工携带移动设备进入产线、禁止员工使用随身碟、禁止员工自行安装软件等。
不过,随着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相关技术日趋成熟,企业若仍故步自封,不懂得善用移动设备、云端服务、社群网络与巨量资料分析等新科技,将导致企业竞争力衰退,甚至是无法在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
相反的,企业若能掌握移动设备与云端服务等新技术,就能为企业带来焕然一新的改变:企业员工、伙伴与顾客得以更迅速、更简单且更有效率的互动方式进行各项业务作业。例如西门子能源 – 风力能源服务事业部便是凭借着iPad收纳上千页的电力配置图与维修手册等数据,让必须在强风、极端温度等艰困环境下作业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安全且轻松的方式执行各项维修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企业移动化应用,不是单纯的将既有信息服务搬到平板计算机。企业信息单位必须将心态从早先的系统导向转为用户导向(User-centric),主动倾听员工心声、并且站在员工的立场思考与导入有助于其执行设计有助于员工执行各项业务的移动应用服务。此外,在安全防护这一块,也不该以会降低员工工作效率的禁止手法来落实,必须重新思考,以不影响员工作业流程的前提打造全新的安全防护机制。
也就是说,平板计算机等移动设备的出现,确实有助于企业大幅提升在沟通、服务与生产力的能量,但前提是要先转换心态、化被动为主动的善用资源,便能享受移动化带来的卓越成效。
创造企业、员工与信息单位的三赢局面
采用平板计算机等移动设备不但有助于企业改善现况,亦能大幅提升其的市场反应能力、优化顾客服务模式,甚至是开拓新的业务市场。例如全球知名的工程建设公司 – Bechtel便透过iPad与一系列自行开发与第三方开发的App完成高速公路、水坝、发电厂、机场与其他重要建设,并且将各种创意带到工程现场去落地生根。
对员工来说,平板计算机除让其可以随时随地的取得跟执行业务有关的信息,还可以更简单、迅速且高效率的方式完成各项业务作业,将心力花费在更核心的业务工作上。例如位于美国加州的Palmaz葡萄酒庄园便是透过iPad系统化管理与分析酿酒流程涉及的各种信息,让酿酒师再也不用为了搜集资料来回奔波于酒槽与实验室之间,可以花更多时间专注在调制葡萄酒。
导入平板计算机对信息单位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多消息。理由在于,信息部门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信息服务不受员工青睐、使用率极低,因为,信息单位打从一开始便是站在员工角度构思移动应用服务,而iPad的直觉化设计与友善的操作接口更有助于降低进入门坎、吸引员工自然而然的使用,以及反馈意见给信息单位作为后续修正的参考。
总的来说,只要运用得宜,平板计算机所带来的移动化效益,绝对有助于企业主、员工与信息单位达到三赢局面。
选择最适合的移动设备、平台与服务
不过,企业该如何挑选最适合的移动方案?建议从以下四个面向进行评估:
首先是软硬件的整合性。由于平板计算机的种类极多,建议企业在选择平板计算机时,不要单纯的以品牌、操作系统或者是屏幕尺寸做为选择的依据,必须进一步思考哪一种设备的软件与硬件整合能力是比较好的,企业信息单位只要针对作业平台进行一次性开发即可,而不是因应硬件规格改变就得重新开发一下。
移动设备的安全防护机制则是左右企业导入与否的另外一个关键。根据Cisco发布的2014年度安全报告,高达99%的恶意软件是针对Android移动设备开发的,建议计划导入移动方案的企业选择经过多年市场考验、软硬件安全防护能力皆符合企业对信息安全需求的移动设备。
接下来要思考的是这个移动方案有没有对应的布署与管理机制。因为,无论新科技有多么的酷炫,若是不易布署与管理,就会影响使用意愿与导入成效,移动应用服务项目尤甚如此。举例来说,如果每次都得把移动设备送到信息单位才能升级软件服务、没有任何备用机可用,那绝对会大幅降低员工使用移动应用服务意愿。
最后是这个移动设备与平台上有没有足够的资源。举例来说,若移动平台上已有许多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服务,那企业就能大幅降低花费在开发布署、管理移动设备与应用服务的时间,专心致力于其他核心业务上。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