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责任编辑

大势所趋话开源——中国开源现状分析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
收藏文章 阅读全文 暂无评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相关企业的兴起,开源软件在操作系统、编译工具链、数据库、Web服务器、移动操作系统等各方面已成为主流。而且许多企业利用开源软件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比如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从2007年开源发布第一个版本起,到今天已经发展到4.1版本,占据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Google也通过Android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行业中占据了领先和主导地位。以前一直和开源软件做斗争的微软公司,为顺应潮流,也开始拥抱开源,比如向Samba项目贡献代码,放弃自己研发多年的大数据项目而选择Hadoop为其大数据的核心等。

  显然,纵观IT行业这20多年的发展,开源项目已形成一股推进计算机及相关行业不停进步的巨大力量。本文将重点讲述国内的开源项目及社区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国内开源项目的发展及社区现状

  国内开源软件的发展简史

  国内开源项目的发展始于1997年前后。那时,中国第一个(局部)互联网(CERNET)刚建立不久,1995年在清华大学建立的著名的水木清华BBS就是开源项目。之后,Linux内核以及GNU项目中的成百上千个开源项目逐渐展现在国人的面前。

  随后,中国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开源项目。最初由国人开发的开源项目,主要解决的是Linux系统的汉化问题,流传最为广泛的应该是可以显示和输入中文的伪终端应用程序CCE。在1998年之后的两三年内,出现了以下三个开源项目。

  ● LVS(Linux Virtual Server)是由章文嵩博士开发的,后来被Linux内核收录,成为使用Linux操作系统搭建集群服务器的重要核心软件组件。

  ● Smart Boot Manager是当时的清华大学博士生苏哲开发的,它是一个引导管理器,类似现在流行的GRUB,主要解决引导多种操作系统的问题。苏哲后来主持开发的SCIM系统,被各种流行的Linux发行版收录,成为Linux操作系统上提供多语种输入法支持的标准框架。

  ● MiniGUI是由我开发的,后来由我创立的北京飞漫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维护和发展,在功能手机、数码相框、工业控制系统和工业仪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上述三个开源软件是中国开源软件早期的代表作,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之后,国内开源项目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与2000年左右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有一定关系。互联网泡沫的破裂,让许多梦想通过开源项目来创造商业奇迹的Linux发行版厂商很受伤。我曾供职的蓝点软件,在NASDAQ OTCBB板借壳上市,半年之内股价从20多美元跌到0.2美元,后于2001年贱卖。

  

cio.zol.com.cn true //cio.zol.com.cn/382/3829030.html report 207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相关企业的兴起,开源软件在操作系统、编译工具链、数据库、Web服务器、移动操作系统等各方面已成为主流。而且许多企业利用开源软件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比如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从2007年开源发布第一个版本起,到...
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